第503章道术不分的定性(第2页)
次日,承辉帝召开内阁会议,把此事搬到了台面上。
“翰林院集体抗旨,依法该如何惩处?”承辉帝开口就是抗旨的定性,内阁大臣们全都沉默了数息。
“陛下,息怒!”郭衍站出来劝说,宁克也跟着站起来,潘季驯犹豫了一下,也跟着站起来了。
林如海倒是想跟着站起来,扫到张庭恩不动如山的表情时,微微抬起的屁股又坐了回去。
承辉帝面无表情的扫了一遍群臣后,淡淡道:“平日里口口声声,天子口含天宪,抗旨乃大逆不道,此刻又要朕息怒,道理全在读书人的嘴里。朕乃天子,说话算不算数,朕说了不算,得你们这些读书人说了算。”
一番话说完,郭衍、宁克颤抖如筛糠,潘季驯也有点站不稳,干脆跪下,双手摘下帽子:“臣有罪!”
郭衍、宁克赶紧跟上。
这一下林如海和张庭恩也都坐不住了,一起站了起来,张庭恩道:“陛下,以臣之见,翰林院抗旨,乃道术不分之愚见也。尔等混淆了道与术,陛下耐心的讲清楚就是了,何必动怒呢?”
这个下台阶递的正好,承辉帝顺势下来:“一群皓首穷经的腐儒,朕不与他们一般见识。朕的本意,让后人学一点实用之术。”
林如海道:“陛下,无论如何,抗命之罪,不可不罚。”
承辉帝笑了,看着林如海严肃的表情道:“卿之意,该如何处置?”
林如海依旧是一本正经的严肃:“平日里,此辈口口声声教化天下,既如此,不妨去边疆教化蛮夷,他们读书多,干这个正好。”
没等皇帝说话呢,郭衍急了,站起来指着林如海骂:“林如海,你这陷害忠良的佞臣!”一句话,把缓和的气氛又搞的严肃了,承辉帝似笑非笑的看着郭衍:“郭大人觉得该如何处置,总不能就此算了吧?还是说,林卿是奸佞,你是忠臣,依着你的意思,先处置林卿,那些抗命的翰林,该给他们升官才对?”
郭衍刚站起来,被这句话又说的跪下去:“陛下,请恕微臣鲁莽之罪。”
承辉帝不说话,边上的宁克缓缓的起身,抱手:“陛下,郭大人一时失言,有情可原。不如这样,抗命的翰林降一级离京外放。”
跟着站起来的潘季驯听到这话,立刻道:“宁阁老真是个厚道人!”
宁克也急了,扭头怒视:“潘阁老此言何意?”
潘季驯不紧不慢的回怼:“好人阁下做了,恶人谁去做呢?陷陛下于不义,宁阁老真是公忠体国。”
眼看又要吵起来,张庭恩拍案怒喝:“都给我闭嘴!”众人闭嘴,脸上犹自不忿,张庭恩转身朝皇帝拱手:“陛下,臣僭越!”
承辉帝淡淡道:“情急之下,谈不上。爱卿还是说说,该如何处置他们。”
张庭恩道:“翰林们做学问是肯定没问题的,不如外放,教书育人。微臣觉得,林大人的意见不错,如今陕甘有缺,可以安置。”
承辉帝点点头:“级,还是要降的。”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陛下仁厚圣明,微臣遵旨。”张庭恩立刻接住这个话,其他阁臣虽然不甘心,也都跟着表态附和。
此前承辉帝的口谕,不是正式的圣旨,现在内阁统一了意见之后,发下去的就是正式的圣旨了。
其中有这么一句【圣人之学,道术兼备,故而有君子六艺。尔等混淆道术,狡辩抗命,不可不罚。朕告诉尔等,道为主,术为辅,相辅相成,以道驭术。贾氏实学,出自格物,所谓道生术,实用之学也,……。】圣旨一下,一共两批八个翰林,打包去陕甘两省为学政官。
翰林们一点反抗余地都没有,再点宗室学堂的先生时,翰林们没有再抗命了,乖乖的接受。
就这么一个事情,还特意上了邸报,进而上了民间的报纸,一时间议论不休,沸沸扬扬。官方口径一致的前提下,民间斗嘴折腾不起太大的波浪。不知道哪个匿名的缺德玩意,在报纸上旧事重提,拿出《尚书》证伪之事,大做文章。
【后人假圣人之名做《尚书》,也是建立在圣人之学的基础上。后世之贤,程、朱、王等,亦是如此。贾氏实学,虽重术,亦出于道。修身学道,治国用术,道术相辅相成,并不矛盾。为官者,不知术,必为小吏所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