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朴茨茅斯;坚持理念(15k)(第3页)
雷克跟费舍尔徒步把半个朴茨茅斯逛了一遍,最后回到了海军基地这边,费舍尔的部下已经在此守候了。
“男爵阁下,就在这里分别吧。”
“再聊几句吧。”
费舍尔男爵摆摆手,让他的部下离远点,随后目光深邃,遥望大海的方向:
“你的报告已经递交到海军部乃至统帅部的高级会议上了,目前出现了很严重的分歧。”
雷克对此并不意外,要问这个世界上有哪个民族以刻板守旧著称,那么只有这些约翰牛。
像费舍尔男爵这种眼光长远,敢于尝试新鲜事物的只占很少数部分。
甚至在大部分人看来,潜艇就算再隐秘,只要铁甲装的足够厚,就足以抵抗水面下的威胁。
能说错吗?
理论上来说还真不能说错。
就拿未来那艘号称史上最强战列舰的小本子大和号来说,无论是火力还是速度,亦或者装甲防护能力,都达到了纸面巅峰。
大和号以其装备的9门460毫米口径巨型主炮闻名于世,该舰炮是迄今为止正式服役过的海军舰炮中口径最大者。
每门该炮炮身长21.3米,其每一座主炮总重1720吨,炮身重165吨。
加上弹药和炮塔装甲的总重约2700吨,已相当于一艘二战大型驱逐舰的排水量。
根据理论和部分实验,该炮可以贯穿所有服役过的正规战列舰的主装甲带。
起初大和级计划装载510mm口径的主舰炮。
但其次型的480毫米舰炮于1920年小本子试制便由于强度不足而在试射时报废。
在高膛压条件下,炮管很难支持,而460毫米舰炮在减装药的情况下勉强通过试射。
为此,小本子采用了新的火炮自紧技术,通过内压增强炮身的强度。
用这样的方法制造出来的炮身在试射中取得了成功,身管寿命达200-250发。
小本子经过多次模拟实验与讨论,根据设计要求采用了当时流行的三联装9门主炮方案。
并且选用前二后一的布局,两座三联装炮塔配置在前甲板,一座三联装炮塔配置在后甲板。
当时日海军对主炮口径保密,对外称为九四式身长45倍口径的400毫米主炮。
一开始,460毫米口径主炮有两个身管设计方案,一个是采用45倍径身管,一个是采用50倍径身管。
尽管在射程,炮口初速,炮弹重量等方面,50倍径舰炮都超过了45倍径舰炮。
但是由于其尺寸过大,新舰还是采用了45倍径的460毫米口径主炮。
炮塔后部装有93式15米基线测距仪(装有电罗经,航行时可保持稳定),炮塔两侧前面及顶部前面均装有潜望镜式瞄准镜。
炮塔的俯仰角是+45度,-5度,装弹机械化。
火炮装填炮弹时,固定在+3度,俯仰速度每秒8度,炮塔旋回一周3分钟。
发射速为1.8发\/每分,炮弹基数每门炮100发,每发炮弹重1460公斤,装有330公斤高爆炸药,发射后可在空中飞行90秒,最大射程达到了惊人42公里。
但这已经超过了地平线,大和级想要超视距炮击的话,需要起飞舰载机来修正弹道数据。
如此巨大的主炮,即便炮塔沉重,后坐力也相当惊人,9门主炮按一舷齐射,后坐力竟让达到了8000吨。
为了解决后坐力的问题,小本子想了各种办法,开始在后主炮前边的挡风板之后集中设置升降、通风口。
这样既可使后主炮前的甲板显得光净简洁,又可利用通风筒来减少主炮冲击波的影响。
后为了加强防空力量在每个炮塔上加设了2门三联装25mm防空机枪。
大和级舰炮的优异性还在射速上,这是改变了设计方式的结果,3联装主炮齐射后发射出去的炮弹在飞行中往往会互相干扰而影响射击精度。
以往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便是让中间那门火炮与边上的2门交替发射。
而大和舰在主炮上装了一种火炮发射延迟装置,使中间炮的发射时间比两边2门延迟3\/1000秒~5\/1000秒,从而保证3门主炮能够同时射击。
大和级战列舰的460毫米火炮配有三种炮弹,分别为91式460毫米穿甲弹,三式对空弹和高爆弹。
分别执行对同等战列舰和大型舰船及航母、对空、对地和小型舰艇的攻击。
其中三式烧霰弹最令人瞩目,460mm的巨型防空炮弹,举世罕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但其没有先进的近炸引信,仅能依靠难以掌握的定时引信控制起爆时间。
而且三式烧霰弹并不是破片式战斗部,爆炸后主要的功能只是燃烧。
小本子居然在炮弹内部添加了硫酸钡、硝酸铜等各种发色剂!
这样,三式烧霰弹彻底变成了经常在美攻击机群中绽放的大礼花弹。
所以对空的作用就是没卵用。
小本子海军当初为了规避华盛顿海军条约,设计了一款“轻”巡洋舰,即最上级巡洋舰。
该舰除了主炮是轻巡水平,其余都是重巡的水准。
这样一来既逃避了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
到了战时,拆下了最上的155主炮,换装了重巡级的203主炮,轻巡秒变重巡。
而大和级战列舰的副炮,则是从最上级巡洋舰改装时拆下来的60倍径155毫米口径舰炮12门(四联装3门)。
副炮的配置颇有特色,4座炮塔分别设在上层结构的前后及舰上层建筑的两舷。
这种配置可保证大和舰的全部4座副炮炮塔中的3座可以同时指向一舷,而大多数战列舰只能保证一半副炮同时指向一舷。
此外,大和号上还装有通用件127毫米\/40倍径89式高炮,以及96式三联装25mm防空炮。
前者有24门,后者有156门。
远远的看去,大和号身上密密麻麻的炮管如同一只炸毛的刺猬。
要建造一艘质量一流的战列舰,无疑需要大量的优质特种钢板,特别是装甲钢。
在那个时候,小本子的装甲钢无论在材质还是加工工艺上都不如西方。
因此,在大和舰的建造过程中,如何制造和开发新的装甲钢便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他们不再像之前对战舰装甲的材料表面进行渗炭处理,而是运用锻烧以及热处理的方法对用材进行加工,生产出一种被称为vh钢(维氏硬化钢)的新装甲。
这种新型装甲钢在增强硬度的前提下,保持了一定的韧性。
根据实验测算,其与vC钢相比,抗冲击值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余性能则完全一致。
这种新钢材被1号舰采用为舷侧及主炮炮塔正面装甲。
为了能够保质保量的制造出钢材(也包括这种vh装甲钢)来供建造新舰使用,小本子还不惜耗费巨资从德国购进了15000吨水压机。
以及3台70吨酸性平炉,这些设备一共花了1000万美元。
从而能够制造出包括650毫米厚vh装甲钢板(为大和主炮炮塔使用)在内的大型锻造件。
作为一艘标准的战列舰,其防护性能堪比教科书。
按照设计要求,即该舰的装甲可以承受该舰自己的攻击,应能够承受自身460毫米主炮在20000-30000米距离上的打击,大和绝对符合这个要求。
该舰是整个战列舰史上最厚重的一艘。
装甲带经过严格设计与处理,具有良好的防弹外形,其舷侧410毫米装甲呈20度倾角(向内侧倾斜)。
舷侧装甲倾角是战列舰中最大的。
大和舰中甲板边缘处的230毫米装甲也带有7度的倾角,大大提高了大和舰装甲的抗弹性。
该舰副炮的防御设计得较为薄弱,其炮塔装甲为25毫米,仅能防御弹片和近失弹杀伤。
副炮的炮塔底座采用75毫米厚的合金铜装甲来保护向弹药库的通道。
2座被安装在位于舰体中心线的防御能力薄弱的副炮塔与主炮塔相邻,弹药库距离过近,一旦中弹损害容易波及主炮弹药库,是个显而易见的缺陷。
为此后来还专门强化了防护措施,也只是加强了弹药库的防护。
为了防水雷和鱼雷攻击,大和的舰底采用3层底。
同时为了提高抗沉性,全舰被划分出了1147个水密隔舱。
大和号应对鱼雷攻击的能力相比其他战列舰要强好多。
作为操舵室和重要的通信管道,位于大和舰舰桥处的司令塔也是一个重点防护区域。
其侧壁及顶部装甲厚达500毫米,而从司令塔向下延伸至主防御区划的通信线路则被300毫米厚的重装甲保护着。
大和舰巨大的主炮炮塔是全舰防护最为坚固的地方,其炮塔正面装甲厚达650毫米(45度倾角),侧面250毫米,后部190毫米。
而顶部装甲则为270毫米。
必须指出的是,当时欧美在设计战列舰主炮炮塔装甲时,总是将侧面和后部的装甲设计的比顶部厚很多。
而大和舰却恰恰相反,其原因除了当时小本子对远程炮战中来垂直落下的炮弹的警惕外。
恐怕也和大和舰建造过程中,小本子海军航空制胜论者施加的压力不无关系。
大和舰烟囱的下部设有50毫米的装甲,而在位于中甲板的烟囱开口处则装了一块非常独特的“蜂窝”装甲板。
其厚度达380毫米,板面上布满直径180毫米的小孔。
这样既可以保证排烟顺畅,又使这一区域的得了有效的保护.
另一方面,大和是一艘约7万吨排水量,263米长的庞然大物,同样是超越了当时所有现役战舰,该舰的装甲带还具有良好的防弹外形。
其20°倾斜侧舷装甲也厚达410mm,是最后一代战列舰中倾角最大的舷侧装甲,提供了优秀的防御力。
总体来说,大和级堪称二战战列舰的巅峰之作,除了27节的航速略微低于其他国家的一线战舰之外,大和级战列舰可谓登峰造极。
如果没有空中的威胁,单独面对水面和水下的打击,大和号绝对有硬抗的实力。
事实也是如此,当时,丑国海军开始了对小本子本土最后一道防线——冲绳岛的登陆作战。
小本子海军为了支援冲绳岛上的日军,决定出动包括大和号在内的水面舰艇舰队进行自杀性攻击。
这个计划被称为“天一号作战”,其目标是突破丑国海军的封锁,直接向丑国登陆部队发动自杀式撞击或炮击。
这个计划在小本子海军内部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和反对,因为它几乎等于是送死。
首先,小本子海军已经没有足够的燃料和弹药来支持这样一次远程作战,大和号只携带了足够往返半程的燃料,而且只有一次完整射击所需的弹药。
其次,小本子海军已经没有足够的空中力量来保护水面舰艇舰队,而丑国海军则拥有强大的航空母舰战斗群。
最后,小本子海军已经没有足够的情报来掌握丑国海军的动向,而丑国海军则通过解密小本子海军的电文得知了“天一号作战”的计划。
尽管如此,小本子海军还是坚持执行了这个计划,认为这是一种忠诚于天皇和国家的表现,也是一种对敌人造成最后打击的机会。
于是,以大和号为旗舰的第二舰队十艘军舰,在伊藤整一中将的指挥下,从濑户内海西部起航。
丑国海军早就得知了小本子海军“天一号作战”的计划,并做好了迎击准备。
在菲律宾西部巴拉望岛附近的丑国海军第五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将军,下令 11艘航空母舰的 386架舰载机,分成三波攻击小本子海军的水面舰艇舰队。
第一波攻击由 280架舰载机组成,其中 152架是战斗机,128架是轰炸机或鱼雷机。
它们于上午 10点 10分从航母上起飞,于中午 12点 30分左右到达了小本子海军的水面舰艇舰队所在的海域。
丑国海军的飞行员很快就锁定了大和号作为主要目标,因为它的体积最大,也最容易识别。
他们采取了有计划的集中攻击策略,即先用炸弹破坏大和号的防空火力和甲板装甲,再用鱼雷打击大和号的水线以下部分,造成进水和倾斜。
最后用更多的炸弹和鱼雷引发大和号的弹药库爆炸。
第一波攻击持续了约半个小时,期间丑国海军的飞行员不断地对大和号进行低空俯冲或水平轰炸,以及水面鱼雷攻击。
他们成功地打穿了大和号的前甲板和后甲板,摧毁了大和号的副炮和防空炮,以及部分雷达和通讯设备。
他们还命中了大和号的左舷前部、中部和后部多处位置,造成大量进水和严重倾斜。
据估计,第一波攻击至少对大和号造成了 4枚炸弹命中和 6枚鱼雷命中。
第二波攻击由 54架舰载机组成,其中 18架是战斗机,36架是轰炸机或鱼雷机。
它们于上午 11点从航母上起飞,于下午 1点左右到达了战场。
这时,大和号已经受到了致命的损伤,航速降低,倾斜加剧,无法正常射击。
丑国海军的飞行员继续对大和号进行猛烈的轰炸和鱼雷攻击,试图给它最后一击。
他们又对大和号造成了至少 3枚炸弹命中和 4枚鱼雷命中。
第三波攻击由 52架舰载机组成,其中 12架是战斗机,40架是轰炸机或鱼雷机。
它们于下午 12点从航母上起飞,于下午 2点左右到达了战场。
这时,大和号已经处于垂死挣扎的状态,只能靠注水来维持平衡,但注水也无法控制倾斜。
丑国海军的飞行员再次对大和号发动了最后一轮轰炸和鱼雷攻击,最终引发了大和号的主炮弹药库爆炸。
下午 2点 23分,大和号发生了巨大的爆炸,舰体被撕裂成两半,随后沉入了海底。
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大和号上的2498名船员中,只有269人幸存。
其他的小本子水面舰艇也遭到了丑国海军的猛烈攻击,其中4艘驱逐舰被击沉,2艘轻巡洋舰被重创。丑国海军的损失相对较轻,
只有10架舰载机被击落,12名飞行员阵亡或失踪。
可以说是乱拳打死老师傅,大和号是被生生揍趴下的。
所以英国某些老古董的坚持也不是完全没道理。
可问题是,战列舰不单单要面对水下的威胁,空中的威胁更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雷克再喜欢战列舰的大炮轰鸣,也不会提出这个作死的建议。
战列舰年代的硬碰硬,狠对狠。在可视范围内,凶狠对射战法,才是最富雄性荷尔蒙的硬汉对决!
50倍口径400毫米的巨炮齐射,敌方3万吨级战舰中弹沉没,一炮命中,瞬间敌方半座要塞化为灰烬。
这种凶狠、直接、硬派的作战方式,每每提及都让人兴奋不已。
可这些都没有胜利的滋味更加美味,所以为了胜利,为了自己的利益,雷克必须要坚持潜艇致胜的理念。
当然,这一点,费舍尔男爵也是支持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