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第2页)
其实第一个永久的装甲师是法国人建立的,1934年,法国人成立了“格勒瑞.迈堪尼克”师,该师下辖三个营,每个营又下辖一个轻型坦克连和若干摩托化步兵,此外还有相匹配的炮兵和装甲侦查部队。
但是很可惜的是法国人的这个师主要的职责还是用于支援步兵,始终是围绕着步兵组建的。
同样受到支援步兵理念限制的还有法国坦克,不论是夏尔B1还是s-35,法国坦克总是强调支援步兵,厚厚的装甲、偏慢的速度以及用于支援的75毫米短炮。
西班牙内战后英国将坦克分为了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步兵坦克一般缓慢且装甲强悍,用于支援步兵,并在敌方的防线打开缺口,巡洋坦克则像一战的惠比特坦克一样依靠速度扩大这个缺口。
于是英国人先后制造出了瓦伦丁步兵坦克、A-11玛蒂尔达步兵坦克和A-12玛蒂尔达2步兵坦克,此外还有A-13巡洋坦克。
1939年英国人也建立了自己的唯一一个装甲师,这个装甲师由一个装备了轻型坦克和巡洋坦克的轻型装甲旅、一个装备了巡洋坦克和步兵坦克的重型装甲旅、一个炮兵团以及一个工兵连组成。
丑国:孤立主义盛行的丑国对坦克研制不怎么上心,西班牙内战后各国都基本放弃了轻型坦克,可是丑国人却不为所动,学英国人将m1轻型坦
克划为了巡洋坦克,m2轻型坦克划为了步兵坦克。
直到法国灭亡丑国人才惊醒,并在m2A4的基础上研制出了m3\m5系列坦克,并重组了坦克部队,将m1、m2、m3重新定义为轻型坦克,并连忙根据此前t5e2(m2中型坦克的一款试验车,主要试验大口径火炮在坦克上的应用)的经验研发出了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
德国:西班牙内战后德国就将精力放在了中型坦克上面,先后下单制造了用于支援步兵的四号坦克(1936年下单)和用于反坦克的三号坦克(1937年下单),于是德国以这四款坦克武装了自己最早的装甲师,并提出了装甲师应该和炮兵、空军等多兵种联合作战的理念。
1938年德国成立了三个轻装甲师,该师由一个坦克营和四个摩托化步兵营组成,虽然各营的武器配备各有不同,但是其核心还是坦克以及伴随坦克的步兵。
自从一战结束后,各国都在全力发展自己的装甲部队及理论,到了1939年二战正式爆发后,这些多年发展出的坦克和理论被迫迎来了战争的检验,最后的结果是将宝压在富勒身上的德国人经受住了检验。
相比起陆军,海军的发展更让人疯狂。
战后这一时期有时也被称作“20年的休战”,在这20年里,两种趋势居于主导地位:一方面是德意日极权主义迅速无情地发展,另一方面是西方民主国家试图遏止海军发展的国际潮流,虽然困难重重,但也并非毫无成效。
1917-1918年间,皇家海军和丑国海军在地方一级保持着融洽的关系,但丑国海军作战部部长,海军少将威廉·s·本森对英国的海上经济封锁失去耐心,他迫切要求更具进攻性的策略。
早在1915年,一向持保守态度的大统领威尔逊开始支持“战争预备”的方针,以防御将来在l欧洲可能出现一个强大的胜利者构成威胁,他提出要创建“无可匹敌”的世界第一大海军。
旨在抗英的最高海军机构确立了“海军第·”的主题。
结果产生了1916年计划,决定建造10艘战列舰,6艘战列巡洋舰以及140艘轻型舰艇。
此计划一旦实现,将产生一支在质量上超过英国皇家海军的强大舰队。
然而,当丑国卷入战争时,事实表明需要大量供应的是护航舰艇和商船;主力舰不仅过剩,而且由于建造时间太长根本没有使用价值。
威尔逊大统领推迟了1916年计划,但告知英国,他不能接受战后英国的海上雷权,因为那是“全球专政”的工具。
英国对所有国家实行一视同仁的经济封锁,这使他与中立国丑国的经营家之间产生了很大摩擦。
反过来,丑国人在不知不觉中给英国留下这样的印象:英国被战争拖垮﹐因此非常憎恨丑国人重建战后市场的商业活动。
作为1918年11月停战的条件之一,德国必须交出所有的潜艇和公海舰队的大批舰艇,由战胜者做最后处置。
公海舰队在斯卡帕湾停泊了7个月,因闲置而日渐锈蚀,这个时候盟军却在争论如何处置他们。
法国和意大利都希望自己尽可能获得更多利益,而英美则力图避免这样的处置方案。
英国要求毁掉舰队,以杜绝德国重新拥有它们的任何机会。
有些丑国人也想销毁舰队,他们确信英国将按战时损失的比例来设计吨位的分配方案,这将使英国获得压倒性的较大配额。
丑国温和派提出,为了避免过分羞辱战败的敌人,应归还德国相当大一部分的吨位。
僵局最后由德国人自己打破了。1919年6月21日,德国人在了解到即将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的细节后,利用英国看守舰队暂时离开的空档,凿沉了公海舰队的相当大一部分。
协约国的愤怒很快得到了安慰。
作为补偿,他们没收了一些德国商船,而法意海军则瓜分了德国残存的新型轻型舰。
1919年6月28日签订的和约,规定了以后德国军舰的规格及其他事务。
装甲舰不能超过10000吨,巡洋舰不能超过6000吨,驱逐舰和鱼雷艇各
自不能超过800吨和200吨。
不允许拥有潜艇和飞机,军队人数限制在15000名志愿兵以内。
英国还提出,要在世界范围内禁止把潜艇作为战争武器,但由于丑国态度暧昧、法国反对而未能实行。
在巴黎和会上,英国几乎全盘接受了威尔逊大统领提出的“十四点”计划,只有一点英国无法接受,即无论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都要保障公海的绝对自由。
威尔逊不得不承认这个结果,由此丑国得出观测结论,认为英国的海上霸权比“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好不到哪去。
威尔逊大统领重申了“1916年计划”,但暗示,如果能够实现他建立国际联盟的抱负,这一计划可以再次推迟。
丑国新闻界反感的谴责他“扩张主义”,同时也谴责英国“没有任何战略意义的顽固坚持霸权”。
尽管如此,英国已经拆毁了400多艘军舰,其中包括40艘主力舰。1919年8月,英国政府采纳臭名昭著的“十年条例”,由此产生了一连串的设想:在随后的十年内,英国不会卷入大规模战争,这样财政部就能减掉国防预算的一个大头。
受战争削弱的英国,当然不会再试图寻求又一轮的海军军备竞赛,尤其是那种它无法获胜的竞赛。
事实上,丑国的敌意更多是指向霓虹,而英国与之则是结盟的。
霓虹刚从德国手中获得了接管西太平洋群岛的委任统治权,这对丑国利益造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