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北宋君臣(第3页)
之后他就前往了陕西凤翔任职。
当时的苏轼乃是凤翔府的签判,帮助知府处理政务,乃是正八品的职位。
至于他,则是凤翔府下属的商洛县令,算是正七品。
因为当初的同窗之谊,加之两人工作之间上有所联系。
他也就与苏轼就此熟络了起来。
虽然两人性情不同,但是丝毫不影响他们成为好友。
在那段时间,两人一同出游,互相吟诗作对,都把对方看成了知己,算是难得的快乐时光。
之后回到京师的他,被王相相中,继而就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变法之中。
至于苏轼,则是在变法初期,就强烈反对变法,指出变法的不足,这便引起了变法派的记恨。
变法派之后就一直寻找着机会,去针对苏轼。
很快,变法派就找到了机会。
元丰二年,乌台诗案。
苏轼因为进言的不妥之处,被抓住了把柄,遭受弹劾,甚至一度被压入大牢。
当时苏轼担任的乃是五品的湖州知州,而他已是三品的翰林学士。
为了保住这位好友的性命,他多次奔走相告,在朝中帮好友说话,并且与当时的宰相王珪激烈对峙。
最终经过努力,苏轼免除了死罪,被流放黄州。
这段时间,两人关系如故,书信来往密切。
可是朝堂就是这样,没有哪一方能够永远占据上风。
随着神宗离世,高太后执掌大权。
变法派遭受打压,守旧派重新上位。
他也被贬了。
至于他被贬的原因,着实可笑。
乃是苏轼的弟弟苏辙接连上书弹劾,最终使他前往了汝州担任地方官。
作为苏辙的哥哥,难道苏轼不知晓这一切。
就这样,两人三十多年的情谊,算是就此宣告完结。
之后又是老生常谈的那一套。
新党重新尚未,旧党被贬,他又重新回到了大宋的权利中央,担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也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左相。
这一次,他要报仇。
所有旧党都被贬,苏轼苏辙两兄弟也同样如此。
苏辙被贬岭南,至于苏轼,则是被贬到了儋州。
如今,苏轼寄信来此,难不成是想回来?
哼,哪有这么容易。
不过倒是可以给他换换地方。
章惇一边想着,眼神在那张皱巴巴的纸张上快速的略过。
很快,这位大宋左相的脸上便浮现出一抹惊容,双手不自觉地捏紧了手中的信件。
信中只字未提请求回来之事,也没有提到更换贬谪之地一事。
上面仅仅提到了一件事。
根据苏轼所言,他前不久获得了一些作物,据说能够亩产千斤,而他已经将之寄回,拜托他的弟子李格非种下。如今,算算日子,应该差不过了。
章惇看完信件,都想将信件揉成一团,当成废纸扔了。
因为上面的内容简直离谱。
什么亩产千斤的作物,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现在大宋的良田亩产,也不过三百斤左右,千斤,也不怕闪着舌头。
但是……
在一开始的恼怒之后,章惇便又冷静了下来。
以他之前数十年与苏轼的相处经验来看,苏轼并不是如此轻佻之人。
莫非……
他找死不成。
“章爱卿,此事你怎么看?”
“这……臣也不好妄下断言,不妨陛下将李格非召来一问?”
李格非,章惇并不陌生。
一方面他确实是一个人才,年仅二十九岁,就已经考中进士。
虽然比不上他那一辈人,但也算是才华横溢。
另一方面,李格非的人际关系有些复杂。
他算是苏轼的学生,属于旧党。
但是他又娶了新党代表人物王珪的女儿为妻。
以至于早年间,他在新旧两党,都有些人脉。
不过,王珪之女早逝,后来他又续娶了守旧派王拱辰女儿,现在的他已经完全属于了守旧派。
既然如此,那如果李格非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那就不要怪他了。
这时的赵煦也点了点头,朗声对着殿外说道。
“来人,传召礼部员外郎李格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