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北宋收获日(第3页)
这北宋都不改进的吗。
“高明,你是不是也很羡慕这些甲胄。”
见李承乾半晌不说话,杨广在一旁继续说道。
“这些甲胄,有些像我大唐的甲胄。”
“喂喂,想想也不可能啊,现在可是大隋的五百年后,你的贞观年间不就是在大隋的几十年后吗,也就是说,你们大唐与北宋相隔了四百多年,四百多年没有发展甲胄,这怎么可能?”
话是这么说,但是他的眼睛又不会出错。
或许这一切,只有大宋的官员才知晓了。
随着马车停靠在一旁,李承乾与杨广也是下了马车。
“咦,李小娘子,你没有去见大宋皇帝吗。”
见李格非独自一人前往,杨广向着一旁的李清照打听道。
“此事尚且不急,因为官家先行召见的爹爹,所以爹爹会在完成官家的任务后,再向官家引荐我,而且,这里也并不是一个适合前往后世的场所。”
在李清照解释原因的同时,杨广则是抬头眺望这不远处伞盖下的几人。
“奇了怪了,为什么那几人中没有一人穿着绣有龙纹的龙袍。”
“那是我大宋的国情,龙袍之上没有龙纹,只是单纯的赤色。”
“哦,原来那个身着赤色长袍的年轻人就是你们的皇帝啊,也太过年轻了一些,高明,你说是不是?”
李承乾此刻也在默默观察着李清照口中的那位大宋皇帝,听到杨广的问询,他也是点了点头。
“李小娘子,不知你们大宋皇帝年纪几何,又是何时登上的皇位。”
李清照歪着脑袋,想了几息的时间。
“目前官家二十有三,十二年前就登上皇位,不过那时尚小,直到六年前才亲自执政。”
听到这一切的李承乾也是颇为感慨。
历史上,刘据37岁离世时,依然还是太子,朱标37岁离世时,同样还是太子,杨广,直到三十五岁,才成为皇帝。
眼前这位大宋皇帝,竟然在与他相仿的年纪,就成为的一个国家的实际掌控者。
“唉,真是人比人气死人,我现在三十一岁,连个太子都不是。”
杨广见状,小声地嘟囔了一声。
在李格非向着赵煦行进的同时,赵煦也注意到了李格非的到来。
赵煦没有犹豫,直接站起身,向着李格非的方向迎了上去。
从刚刚称得的重量上看,先前李格非的所言非虚。
毫无疑问,李格非算是大功一件。
当然,这一切也少不了苏轼的功劳,他回宫便下旨,让苏轼返回京师,好好犒劳其一番。
现在赵煦只感觉到一身轻松,因为接下来,大宋将会迎来一个没有饥荒的盛世!
而他,完全可以凭借这股优势,实现太祖太宗皇帝未能实现的愿景。
收复燕云十六州。
蔡京顺着赵煦行进的方向,看到了一位与他关系匪浅的人。
李格非。
理论上来说,李格非是他的姑丈。
因为李格非娶了王珪的女儿,而他娶了王珪的孙女。
不过理论是理论,他平日里与李格非倒是交流不多。
但是,在见到了官家向着李格非走去时,蔡京心中一惊。
他压低声音,向着身侧的章惇询问道。
“章相,这是为何?”
章惇自然明白蔡京所指何意。
“元长(蔡京),你刚刚已经获悉了那些作物的惊人产量了吧,那你可知,这些作物是何人所献?”
章惇的问题,结合着刚刚官家的动作,一个大胆的念头,浮现在蔡京的脑中。
“章相,你的意思是,那作物是李格非所献!”
“准确的来说,是李格非与其老师苏轼所献,当然,经此一事,想来苏轼从儋州回来,已经是板上钉钉一事了。”
章惇话语中无喜无悲,说完后便跟上了赵煦的脚步,只留下了蔡京愣在原地。
得到惊天秘闻的蔡京,现在脑海中就想着一件大事。
他要不要改换门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