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相遇一月的雨季

第四百一十九章 苏轼与章惇的恩怨(第3页)

 “是的,店家。”

 “章相,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这是苏轼苏辙两兄弟计划好的?”

 “嗯?店家,你是说,苏轼也加入到对我的弹劾中?”

 “并未如此,实际上,章相你或许应该感谢苏辙对你的弹劾。”

 章惇那是一头雾水。

 敢情他被苏辙弹劾还要谢谢对方。

 “当时的新旧党争已经初现端倪,新党之人已尽数失势,只有章相你在独木难支。

 可以预见的是,时间一久,章相你你必然摆脱不了贬官的命运。

 于是苏辙便加了一把火。

 虽然被贬,但是与其他人想比,章相你被贬的地方那可是极为不错。

 蔡确岭南,吕惠卿被贬边州,但是章相你当时仅仅被贬汝州,汝州在北宋时期的地位,想来就不需要我多说了吧。”

 北宋时期的汝州,那可是极
其发达。

 不仅是拱卫京畿的屏障,还是重要的产粮区,每年都输送大量的粮食前往汴京。

 其水路发达,交通便利,还有着一系列的本地特产,北宋五大名窑之一的汝窑,产地便是汝州。

 对比其他新党人员,章惇就像度假一样。

 “早年间,章相你曾经与苏轼相约,回到故里安居家园。

 后来章相你被贬杭州,担任洞霄宫的闲职,杭州距离章相你年少时寓居的苏州不远,也算是回归故里。

 苏轼因此寄了一封《归安丘园帖》给章相你,表达了对章相你能够实现当年愿望的羡慕。”

 章惇虽然与苏轼算得上亲密无间的好友,但是实际上,两人的处事风格大相径庭。

 苏轼在经历了党争后,便不想做官了,只想回家种果树。

 但是章惇不一样,他还想做官。

 苏轼的羡慕在章惇看来,甚至有些像嘲讽。

 而且,章惇早年间担任的是什么职位?

 门下侍郎,副相之首!

 知枢密院事,掌管枢密院,这个大宋的最高军事机构。

 可以说,被贬之前的章惇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结果,就是因为苏辙,他的知枢密院事被剥夺,他只能去当汝州知州,以及提举洞霄宫这些闲散之职。

 他气啊。

 “章相,说起来,当年苏轼给你的《归安丘园帖》,你应该还保留着吧。”

 事实上,章惇虽然嘴上说着恨不得将苏轼千刀万剐,但是实际上,章惇只是因为当年之事拉不下脸罢了。

 如果章惇真的十分痛恨苏轼,那在得到苏轼所寄来的《归安丘园帖》后,他就应该直接毁去,而不是好好保管着,代代相传,直到被后人发现。

 章惇此刻攥紧了桌上的茶杯,默不作声。

 就和店家所说的那样,苏轼寄给他的《归安丘园帖》他依然保留着。

 至于为什么保留,他也说不清楚。

 “章相,当年你就任汝州杭州之事可算不得什么,在徽宗,也就是端王赵佶继位后,你被贬岭南,这才是真正的流放。

 当时,苏轼被宋徽宗赵佶召回,你子章援怕苏轼报复当年你执政时干下的那些事,于是便写信向苏轼谢罪。

 苏轼倒没有追究当年你将他贬到儋州一事,而是将你们相识四十多年的经历告知了你子章援,并将他早年在岭南时获得的一些药方,托章援交到你的手中,可见苏轼确实还记得你们当年的情谊。

 当然,如今我所说的这一切,都是史书中零零散散拼凑而成的,如果想知道所有的一切真相,我觉得,章相你或许可以找苏轼好好地开诚布公谈一谈。”

 章惇目光紧紧盯着茶杯,面无表情。

 过了十几息的时间,章惇这才张开略微干裂的嘴唇。

 “好,店家,我知晓此事了。”

 张泊望向一旁的赵煦。

 赵煦心领神会地点点头。

 他看出来了,此事算是章惇的一个心结。

 为了他的这位左相着想,还是将此事尽快解决比较好。

 见赵煦理解了自己的意思,张泊端起桌上的茶浅啜几口。

 说这么久,他嘴都干了。

 不过,张泊刚将茶杯放下,就听到赵煦的声音再度传来。

 “店家,关于变法之中所面临的那些问题,不知你可有好的解决办法?”